将出都门和沈王见怀韵

平台趿履忆当年,榆荚杨花四月天。
授简总惭枚叔赋,耽诗独记楚王贤。
寒嘶匹马春明外,晴落孤鸿魏阙前。
南去虔州千万里,蓟门章水各风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出都门和沈王见怀韵》为明代诗人黄克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克缵是明代福建晋江人,字绍夫。他曾在万历八年进士及第,授职寿州知州。之后进入刑部,历任山东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等职,后因政治原因辞职。崇祯年间,他曾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最终病逝家中。
  1. 诗歌原文
    平台趿履忆当年,榆荚杨花四月天。
    授简总惭枚叔赋,耽诗独记楚王贤。
    寒嘶匹马春明外,晴落孤鸿魏阙前。
    南去虔州千万里,蓟门章水各风烟。

  2. 作品赏析

  • 艺术风格:《将出都门和沈王见怀韵》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貌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好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如“榆荚杨花四月天”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而“授简总惭枚叔赋,耽诗独记楚王贤”则反映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中的自我评价与追求。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情。通过对比往昔与现状,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 写作背景
  • 黄克缵在官场上的经历复杂多变,他的诗作也常常透露出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然而,即使在困境中,他也始终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这一点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 文化影响
  • 作为明代的重要诗人之一,黄克缵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后世评价
  • 对于《将出都门和沈王见怀韵》,后世的评价普遍认为其艺术成就颇高。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是黄克缵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1. 现代研究
  • 尽管《将出都门和沈王见怀韵》已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但其艺术魅力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现代学者通过对该诗的研究,进一步发掘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使得这首古诗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文化意义。

黄克缵的《将出都门和沈王见怀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