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闺怨 其二

青溪白石映蒹葭,女伴相携出浣纱。
感彼睢鸠鸣水上,思君汗马在天涯。
空将别泪频题扇,浪喜归期已及瓜。
借问从军穿柳叶,何如共妾采莲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时闺怨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美貌、春日的景色以及她的情感状态,展现了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闺中生活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文豪,代表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诗独立一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以诗为词,开辟豪放一派;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诗词原文
    翠鬟斜幔云垂耳。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2. 词作赏析

  • 形象生动:《翠鬟斜幔云垂耳》和《云幔斜鬟翠》两句,通过指代手法,描绘了闺中女子的美丽形象。这两句通过回文结构互为倒读,使画面更加生动,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女子在帷帐下若隐若现的美态。
  • 情感细腻:《柳庭风静人眠昼》和《昼眠人静风庭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暮春时节的昏睡状态。她睡得昏昏沉沉,仿佛与暮春的景色融为一体,这种情感的交织和不确定性,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哀婉和惆怅。
  • 意境优美:从《细花梨雪坠》到《坠雪梨花细》,再到《梨花细》的反复咏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些句子点明了女子所处的环境,如同被雪花般纷乱而美丽的梨花所包围,营造出一种轻盈、宁静的氛围。

通过对《四时闺怨其二》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出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一位女性形象的描写,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