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馀芳还三山

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
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
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
虏人今入寇,归路莫教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林馀芳还三山》是明代著名诗人黄廷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作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廷用,字子声,号南屏,明朝时期著名的文人和学者,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 黄廷用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歌,他在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高超的技艺。
  1. 诗歌原文
    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
    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
    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
    虏人今入寇,归路莫教迟。
  2. 主题内容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注。诗中的“虏人今入寇”一句,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 艺术特色
  • 黄廷用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莼鲈及此时”既指家乡的食物也暗喻自己的归期,“凉夜多乡梦”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尤其是最后两句“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奈。
  1. 历史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黄廷用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朝后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环境。
  • 黄廷用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学者,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影响
  • 黄廷用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黄廷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研究明朝时期的文学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送林馀芳还三山》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优秀诗作。它不仅展示了黄廷用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