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
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
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
虏人今入寇,归路莫教迟。
送林馀芳还三山
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
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
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
虏人今入寇,归路莫教迟。
诗词原文
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
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
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
虏人今入寇,归路莫教迟。
译文与注释
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凉爽的夜晚所感受到的乡愁和对家乡莼菜鲈鱼的思念。
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
秋风使得诗人的头发变得稀疏(“短鬓”),而连绵不断的秋雨则冲刷着他心中的烦恼与思绪。
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
由于是作为客人分别,诗人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不舍和祝福。
虏人今入寇,归路莫教迟。
当前的局势是敌人入侵,诗人担心回家的路可能会受阻,因此希望对方能够耐心等待,不要因为战事的影响而延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之作,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深刻表达了别离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担忧。首句“凉夜多乡梦,莼鲈及此时”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引出对家乡的思念。接着,“秋风吹短鬓,檐雨濯烦思”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将秋风、短鬓、檐雨等元素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作客难为别,因君一赋诗”,更是直接点明了离别的难处和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全诗语言朴实而深情,既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