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年华易,今当半百时。
螭头长载笔,旅鬓渐成丝。
青眼谁相识,丹心秪自知。
恩波能作颂,可以献彤墀。
【注释】
荏苒年华易:流逝的时间很快。荏苒,形容时光消逝。
今当半百时:现在已到了五十岁的时候。
螭头长载笔:用龙纹的龙头形状的笔砚装饰自己。螭(chī)头,即“螭龙”,传说中龙的一种,形状像龙头。笔砚是文房四宝之一,此处指文房用具。载,装饰。
旅鬓渐成丝:头发已花白了。旅,同“缕”,指发丝。
青眼谁相识:是谁认识我?青眼,一种表示喜爱的眼色,这里指赏识、了解、欣赏。
丹心秪自知:我的心还是红的,只有我自己知道。丹心,赤诚之心。
恩波能作颂,可以献彤墀:我的诗才能歌颂皇恩浩荡,献给皇上。颂,歌功颂德的意思。彤墀,皇宫里的红色台阶,也指皇上。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朝诗人虞集在己酉年(1359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半写自己的年龄和岁月之速;后半写自己的壮志和豪情,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首联“荏苒年华易,今当半百时”写自己年龄的增长。荏苒,形容时光消逝。这句说光阴迅速流逝,转眼间已到了五十六岁的年纪。半百,古语,意指五十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感慨,同时暗含对时间的珍惜。
颔联“螭头长载笔,旅鬓渐成丝”描写自己的外貌和内心感受。螭头,即“螭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龙而独有花纹,这里比喻文人所常用的笔砚装饰品。长载笔,即以龙纹为饰的笔砚来装饰自己。旅鬓渐成丝,即白发逐渐增多。这两句既写了自己的外貌变化,又写出了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青眼谁相识,丹心只自知”则抒发了自己对朋友或知己的渴望。青眼,这里指赏识、了解、欣赏的眼神。丹心,指赤诚之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自信。
尾联“恩波能作颂,可以献彤墀”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抱负的表述。彤墀,指皇宫里的红色台阶,也指皇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和赞赏,能够献给皇帝,成为皇帝的荣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的感受,以及对朋友和知己的渴望,以及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