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十九首 其九

凌晨步庭外,惟见柏森森。
风霜任摇落,翠色长自深。
攀条寄远客,表此一寸忱。
所重不在物,以勖岁寒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效古十九首 其九》是明代文人黄仲昭的作品,此诗通过描述清晨庭院外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风霜任摇落,翠色长自深。
    攀条寄远客,表此一寸忱。
    所重不在物,以勖岁寒心。

  2. 诗意分析

  • 自然景象的描绘:诗歌开篇“风霜任摇落,翠色长自深”,描绘了早晨庭院中柏树随风摇曳的景象,以及柏叶经霜后依然翠绿不凋的画面,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状态。
  • 情感与象征:诗人通过“攀条寄远客,表此一寸忱”表达了自己通过攀爬树枝向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一寸忱”暗含着深厚的感情与期望未来相见的愿望。
  • 哲学意蕴: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重视,通过对比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表达了珍惜当下、珍视亲情的主题。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出社会变迁及文人的生活状态。《效古十九首》是明代文人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的一组作品,体现了文人的学识与才情。
  • 时代意义: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反映了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效古十九首》中的诗歌往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含蓄且充满画面感。
  • 抒情手法:诗人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直接且感人。
  • 语言风格:明代诗歌讲究平易流畅的风格,黄仲昭的这首诗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语言美学特点。

《效古十九首 其九》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文人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