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道在顺从,而以夫为天。
哀哀林节妇,所天夙弃捐。
恸哭绝复苏,抚膺泪如泉。
一死谅不惜,遗孤谁为怜。
仰天誓白日,一节期自全。
铅华悉屏弃,憔悴徂芳年。
愿为松与柏,槁死深涧边。
肯学桃李花,岐路争鲜妍。
缝纫秋月下,络纬寒灯前。
辛勤课遗孤,及时理青编。
空闺四十载,金石同真坚。
有子植先业,有孙绍儒毡。
所天如有知,泉壤应欣然。
林节妇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节妇诗》是明朝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林节妇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她在丈夫早逝后,如何坚强地抚养遗孤并坚守贞节的故事。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女性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古代社会贞烈观念的一种反映。
《林节妇诗》中体现了林节妇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诗中的林节妇不顾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日夜辛勤地照顾年幼的孤儿,希望他们能够成材。这种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不仅显示了她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角色的传统期待。
诗中的林节妇还展示了她对贞节观念的坚持。面对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她选择保持贞洁,誓死不渝,体现了古代女性在伦理道德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诗中林节妇的形象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那个时代强调的是男尊女卑的观念,而林节妇的行为无疑是对这一观念的有力挑战。她的坚持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抗争,更是对社会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显示了个人意志对于改变社会习俗的力量。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林节妇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简洁的诗句传达出深刻的主题。这不仅显示了黄仲昭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节妇诗》不仅是对一个女性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古代社会贞烈观念的一种反映。这首诗通过对林节妇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她如何坚强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以及如何坚守贞节的价值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黄仲昭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