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川惠菊

不道山园菊事荒,疏风小雨作重阳。
喜看折柬来秋色,分得韩公晚节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爱川惠菊》是一首明朝诗人冯汝弼创作的七言绝句。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对《爱川惠菊》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爱川惠菊》的作者冯汝弼,明代浙江平湖人,字惟良,号祐山。冯汝弼在嘉靖十一年登进士,后官至扬州同知。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不仅曾在工科任给事中,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潜山县丞,还曾迁知常熟、筑堤建闸,多有惠民之举。冯汝弼的一生虽充满坎坷,但他的文学创作却颇具影响力。他不仅著有《祐山杂说》、《祐山文集》,还在诗词方面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2. 诗句原文及翻译:《爱川惠菊》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不道山园菊事荒,疏风小雨作重阳。喜看折柬来秋色,分得韩公晚节香。”其中“不道山园菊事荒”表达了一种萧条之感,菊花在秋天凋零,无人问津;“疏风小雨作重阳”则描绘了一幅风雨送爽、菊花盛开的景象;“喜看折柬来秋色”透露出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分得韩公晚节香”暗指得到如韩愈般的高尚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启示。整首诗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3. 文化与象征意义:《爱川惠菊》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与象征意义。诗中使用的菊花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精神。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而“晚节香”则意味着即使在晚年仍保持高尚的品格。这首诗通过描写菊花的盛开与凋零,反映了人的生命历程中的成长与变化,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和选择。

《爱川惠菊》作为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传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格美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