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月

长安生素月,流采媚朝阳。
一照西宫去,凄清若有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宫月》是明代诗人冯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冯恩(1495年—1538年),字子仁,号南江,明代松江府华亭人,嘉靖五年进士。他以行人出使两广总,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冯恩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他的仕途经历和文学成就使他成为明代文学界不可忽视的人物。
  1. 诗歌原文
    长安生素月,流采媚朝阳。
    一照西宫去,凄清若有霜。

  2. 诗歌解析

  • 主题与内容:《西宫月》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月光美景及其在西宫中的映照,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哀愁与惋惜。诗中的“一照西宫去”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事物或人物的离去,而“凄清若有霜”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离别所带来的冷清与凄凉感。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隐喻人生或社会现象。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自然景色的明媚与宫廷的凄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文化背景:《西宫月》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有关。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冯恩可能对社会现实有较深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诗歌表达其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西宫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更是冯恩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艺术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