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宣画

上方楼阁层峦颠,钟鼓仿佛云间传。
丹梯有路容一到,伸手便可扪青天。
霞标东望赤城近,水光下瞰潇湘连。
褒斜潜通子午谷,瀑布倒挂香炉烟。
曲阑回磴走千转,合抱长松知几年。
衣冠何来抱琴客,莫是避世商山贤。
夕阳残钓催罢去,西风快帆争后先。
金郎笔法拟北苑,咫尺万里多清妍。
高堂看画动归兴,明朝亦理松江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仲宣画》是董纪在明朝(约1368-1425年)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想象力与诗意的画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董纪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上方楼阁层峦颠:诗人首先以宏伟的画面开篇,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楼阁,给人以视觉上的巨大冲击。
  • 钟鼓髣髴云间传:接着通过钟鼓声仿佛从云端传来,增强了画面的氛围感。
  • 丹梯有路容一到:描述一条通向云端的红色楼梯,引人遐想。
  • 伸手便可扪青天:表达了诗人能够伸手触及天空的豪迈之情。
  • 霞标东望赤城近:描绘了远处山峦的颜色如同赤城一般鲜明,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 水光下瞰潇湘连:通过水光映照的视角,展现了潇湘两江相连的壮丽景色。
  • 褒斜潜通子午谷:描述了褒斜古道与子午古道在云雾中的隐秘通道,展现了古人智慧与自然的和谐。
  • 瀑布倒挂香炉烟:生动描绘了瀑布如同香炉般倒挂,烟雾缭绕的景象。
  • 曲阑回磴走千转:通过曲折的栏杆和阶梯,勾勒出复杂的山水路径,令人遐想。
  • 合抱长松知几年:描写了参天大树,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 衣冠何来抱琴客:借用古代文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夕阳残钓催罢去:描绘了夕阳西下,渔人收竿归家的宁静场景。
  • 西风快帆争后先:表现了航海者乘风破浪,竞相前行的壮观景象。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董纪,字良史,明代松江府上海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曾中举贤良方正,但因疾病而辞职隐居,后筑建西郊草堂以终。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感悟,因此《金仲宣画》也体现了董纪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 创作背景:尽管关于董纪的创作背景资料不多,但可以推测《金仲宣画》可能是在其隐居期间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他的情感和理想。
  1. 艺术特色
  • 想象丰富:《金仲宣画》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如“伸手便可扪青天”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 意境深远:诗中不仅描写了具体的山川河流,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
  • 语言优美:董纪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如“夕阳残钓催罢去”等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国学传承:《金仲宣画》作为董纪的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才华的一种展示,也是对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董纪通过这首诗,不仅记录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是向后人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然和谐、崇尚简朴生活的生活态度。

《金仲宣画》不仅是董纪个人艺术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歌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董纪作为明代诗人的卓越成就。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这样一首古典诗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启发思考,引导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