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芙蓉四首 其四

黄陵庙前湘水深,苍梧人去杳难寻。
西风洒遍啼红泪,竹上斑斑恨至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修竹芙蓉四首·其四》是董纪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湘水之畔黄陵庙前景致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之人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作创作于明朝,是董纪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以及人文情怀的独特见解。

在探讨董纪的文学成就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时,首先必须明确其生平。董纪,字良史,后以其字行,号一槎。他出生于明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草书,且多有著作传世。

接下来要分析的是《修竹芙蓉四首·其四》的内容与艺术特色。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湘水之畔黄陵庙前的壮丽景色。诗中“黄陵庙前湘水深,苍梧人去杳难寻”两句,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沉与哀愁;“西风洒遍啼红泪,竹上斑斑恨至今”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怨情绪。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修竹芙蓉四首·其四》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格式,简洁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修竹芙蓉四首》系列作品集中体现了董纪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竹芙蓉四首·其四》不仅是董纪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该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董纪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为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