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叔彰山水

山北山南秋复春,扁舟为屋树为邻。
谁能学得天随子,老向江湖作散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盛叔彰山水》是明代诗人董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董纪,明松江府上海人,字良史,后改字述夫。工诗的他,在洪武年间曾举贤良方正之士,但不久便辞官归隐,筑西郊草堂以居。
  2. 诗歌原文:山北山南秋复春,扁舟为屋树为邻。谁能学得天随子,老向江湖作散人。
  3. 作品赏析:《盛叔彰山水》通过简洁的意象勾勒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山北山南秋复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迁与季节更替,给人以时间流转的感觉。而 “扁舟为屋树为邻”则展示了董纪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谁能学得天随子,老向江湖作散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人生哲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充满了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情怀。
  4. 创作背景:董纪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隐居生活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他已经远离了官场的纷扰,转而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因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都十分符合他的个性和经历。

《盛叔彰山水》不仅是董纪个人的隐逸之作,也是明代文人普遍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