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清深为吕德机

舍北舍南皆活水,万竿修竹四围栽。
青天送月饶先得,苍雪沾泥扫不开。
鱼戏早凉随影逝,鹤鸣何处应声来。
小窗风定茶烟歇,可着纤尘滓绿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竹清深为吕德机》是明代诗人董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竹清深为吕德机》:

  1. 作者背景:董纪(1426—1487),字休吉,号西堂,明朝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水竹清深为吕德机》的作者董纪,生活在明代中叶,其作品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而《水竹清深为吕德机》则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美。

  2. 诗歌原文与注释
    舍北舍南皆活水,万竿修竹四围栽。 青天送月饶先得,苍雪沾泥扫不开。
    鱼戏早凉随影逝,鹤鸣何处应声来。 小窗风定茶烟歇,可着纤尘滓绿苔。

  3. 诗歌赏析

  • 自然意象的生动描绘:董纪通过“万竿修竹四围栽”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竹林的茂密和生机,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竹子作为坚韧不拔的象征,常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出现,而董纪的这一描写,无疑加深了读者对这种象征意义的理解。
  • 意境与情感的融合:诗歌中“青天送月饶先得,苍雪沾泥扫不开”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与留恋。月亮和雪都是自然界中纯净而又高远的元素,而诗中的“青天”和“苍雪”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超脱。
  • 人与自然的对话:诗句“鱼戏早凉随影逝,鹤鸣何处应声来”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这种情景不仅反映了董纪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的隐逸情怀。

《水竹清深为吕德机》不仅是董纪个人艺术造诣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水竹清深为吕德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而言,从董纪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或许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