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不鸣吾道微,拟逃名姓老岩扉。
襄阳耆旧无多在,洛下衣冠已渐稀。
久望东山安石起,未闻辽海管宁归。
马融何必为南郡,只合高堂坐绛帏。
怀高都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高都官》
《怀高都官》是明代董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家世代英才的赞美与怀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家族成就的尊重和推崇。
诗中,“凤鸟不鸣吾道微”一句,描绘了高家子孙在学术或政治上未能达到高峰的情景,同时反衬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而“拟逃名姓老岩扉”,则透露出高家成员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们更愿意隐居山林,保持内心的宁静。
董纪通过对襄阳耆旧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传统道德的坚守。他提到的“洛下衣冠已渐稀”,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世家大族的衰落,也暗示了新兴势力的崛起。
诗中的“久望东山安石起”,出自东汉时期,指隐居不仕的高士,如诸葛亮、陶渊明等。这里用以比喻那些志向远大但暂时未能施展才华的高家子弟。“未闻辽海管宁归”,则是以晋代的周处自比,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马融何必为南郡,只合高堂坐绛帏”一句,则巧妙地运用典故。马融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曾任南郡太守,后隐居教授学生。董纪用此句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不必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可以在家乡享受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