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友仁

此行何处去,云是向京华。
别意犹堪画,离杯不忍拿。
水通三泖接,云起九峰遮。
圣代恩波阔,归期定有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友仁》是明代诗人董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此行何处去,云是向京华。
    别意犹堪画,离杯不忍拿。
    水通三泖接,云起九峰遮。
    圣代恩波阔,归期定有涯。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别意犹堪画”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 语言优美:诗句选用的意象生动,如“云是向京华”,通过“向京华”暗示了吴友仁即将前往京城的目的地,而这种描写既具画面感又充满诗意。
  • 情感真挚:“离杯不忍拿”直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不舍的情绪,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1. 背景介绍
  • 作者介绍:董纪,字良史,号述夫,明代松江府上海人,工诗,洪武中举贤良方正,授江西按察使佥事,后引疾归乡,筑西郊草堂以居。
  • 创作时间与内容:《送吴友仁》是董纪于明洪武中所作,展现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1. 主题思想
  • 离别与思念:通过对吴友仁即将远行的叙述,表达了对友人离开后的无尽思念。
  • 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诗中的“圣代恩波阔,归期定有涯”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期望。
  1.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学成就:《送吴友仁》作为董纪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 后世影响:该诗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读者,也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送吴友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之作,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文采风流,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和情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