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纪游限韵 其一

蓝舆迢递蹑云林,碧落霏微散午阴。
萝窦拂衣开鸟道,松风披雨动龙吟。
丹崖青壁寰中景,竹杖芒鞋物外心。
烟灶不堪迷古刹,谁凭山谷问升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罗山的自然美 ——《罗山纪游限韵·其一》赏析

在明朝董传策的《罗山纪游限韵·其一》中,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罗山的怀抱。诗中描绘了雨后的罗山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董传策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后空林的画面。万树扶疏、断夕阴,这不仅是大自然的色彩渲染,更是一种内心感受的外化。雨后的空气中带着泥土的香气,而那湿漉漉的绿意和落日余晖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董传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野旷居人迷豹迹,风高游子乱猿唫,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冲突交融。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还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自然的美。

上方寥廓摩钟蠡,下界微茫辨佛心,则更多地表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罗山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体悟。

董传策通过对罗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艺术呈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董传策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既有静谧之美又不乏哲理深意的罗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