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乾滩寄肇之

江迥月娟娟,芦花渚路连。
暝沙团宿鹭,风树曳惊蝉。
庙祭传傩鼓,津喧索渡钱。
愁心付汉水,遥寄秣陵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乾滩寄肇之》是明代诗人程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江景与夜色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夜泊乾滩寄肇之》不仅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夜泊乾滩寄肇之》由明代诗人程诰创作。在明代诗坛上,程诰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艺术造诣著称,他的诗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上乘,深受后人的推崇。
  2. 诗歌原文:诗句“江迥月娟娟,芦花渚路连”描绘了江水蜿蜒、月光如洗的宁静景象;“暝沙团宿鹭”,“风树曳惊蝉”,则生动展现了傍晚时分的静谧氛围以及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这些句子不仅形象生动,还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以及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情,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4.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夜泊乾滩寄肇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明月”象征着清辉和美好,“芦花渚”则可能代表着诗人旅途中的寂寞与孤独。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5. 文化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像《夜泊乾滩寄肇之》这样的诗歌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展示了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自信。

《夜泊乾滩寄肇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融合了自然景观描写、个人情感抒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是了解明代诗歌风貌、感受古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绝佳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