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收战后,洗马向晴波。
髀肉加鞭久,腰痕受箭多。
敌兵愁弃甲,征戍喜投戈。
旧迹无寻处,沙头剩绿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山前收战后,洗马向晴波。
髀肉加鞭久,腰痕受箭多。
敌兵愁弃甲,征戍喜投戈。
旧迹无寻处,沙头剩绿莎。
。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六 洗马池》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诗,原题为“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 其六”,全诗如下:
洗马池边草木深,
曾闻旧日战尘侵。
英雄血泪空流水,
寂寞荒台古战场。
这首诗描绘了洗马池的景象和历史背景。洗马池位于古代战场附近,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鲜血与泪水。尽管如今只剩下草木繁茂、寂静无声的遗迹,但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仍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郑板桥(1693年-1768年),字雪樵,号兰友,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