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燕至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燕至》是明代诗人汤显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上巳日宴集的感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汤显祖,明抚州府临川人,自号若士、清远道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文名,曾四次落第却始终不改其志。
  • 汤显祖不仅在古文诗词方面造诣颇深,而且通晓天文地理、医药卜筮等多种学问,其作品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合称“临川四梦”。
  1. 诗歌原文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 “一回憔悴望江南”,这句描绘了诗人因思念故乡而感到憔悴不堪,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江南。这里的“憔悴”不仅指身体上的疲惫,也暗示着内心的忧郁。
  • “不记兰亭三月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美好时光的遗忘,可能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变迁,使得曾经的美好不再清晰。这里的“三月三”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修楔,也是诗人怀念往昔的一个重要场合。
  • “花自无言春自老”,意味着自然界中的万物都遵循着自己的规律生长和衰老,无需言语即可表达出岁月的变迁。这里的“无言”既表达了自然的恬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 “却教归燕与呢喃”,则是说燕子归来时轻柔的啼鸣,似乎在为春天的到来增添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却是无声的,只有燕子才能感知,这也隐喻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逝去时光的不舍。
  1. 主题思想
  •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沉思。诗人借由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内涵。

《上巳燕至》作为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