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上巳燕至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三月上旬的节日。燕,燕子。归燕与呢喃,指春天的燕子飞回南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上巳节时看到燕子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憔悴望江南”用来形容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却教归燕与呢喃”用来形容燕子的欢快和自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上巳燕至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三月上旬的节日。燕,燕子。归燕与呢喃,指春天的燕子飞回南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上巳节时看到燕子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憔悴望江南”用来形容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却教归燕与呢喃”用来形容燕子的欢快和自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石门泉的春日景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石门泉 - 描述了泉水的源头或所在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如一座山崖或者一个山洞。 2. 春虚寒雨石门泉 - 春天时节,细雨纷纷,落在石门泉上,使得泉水显得更加清新,同时寒意也给雨水增添了一种冷清的感觉。 3. 远似虹蜺近若烟 -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石门泉景色的赞美。远处的泉流像是彩虹,而近处的水汽却像烟雾一样朦胧
金鸡城前望白水,有怀:诗人在城北金鸡山的白水河边,遥望对岸的白水城。 金鸡城前花未稀,白水庄前人正归:金鸡山上的鲜花还没有落尽,白水河边的人已经陆陆续续归来。 讵道园林初服晚,独怜江海寸心违:你哪里知道园林里的花草刚刚盛开过,而我却只能独自对着大海叹息自己的一片痴情。 芳皋夏翟群冲翳,绣薄春蚕半上机:那绿草如茵的湖边,一群群野鸭嬉戏;那碧波荡漾的池塘,一只只春蚕吐丝。 不少当年琴钓友
诗句解析 1 醉拥骊驹赋别筵,宪臣今复典承宣。 - 注释:在告别宴席上,我醉酒挥笔赋诗。如今作为御史的你(宪臣),又重新执掌着监察的重任。 -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与龚方伯的深厚友情及对他即将上任浙省的祝愿。 2. 位崇岳牧诸侯贵,地总扶舆两浙全。 - 注释:职位崇高如泰山般的太守,享有诸侯之尊贵。地域广阔,如同天地般辽阔,涵盖了浙江省的全部。 - 赏析:此句赞美了龚方伯的地位和责任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同时提供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并对诗句的赏析进行了阐述: 1. 忽忽知何意:突然之间意识到了某种意义或目的。 - “忽忽”:形容思绪或感觉突然而强烈。 - “知”:知道、意识到。 - “何意”:指不明白的意图或目的。 2. 悠悠向此方:慢慢地走向这个方向。 - “悠悠”:缓慢、从容的样子。 - “此方”:这个方向或地方,特指诗人所在地或心中所想的方向。 3.
《白水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诗句: 1. 庭光欲尽山明归,古木溪头灯火微。 2. 客子行舟随地转,闺人破镜一天飞。 3. 多名楚雀暮枝急,无数河鱼春水肥。 4. 归去文昌门外井,红桃香露满人衣。 译文: 庭前的阳光即将消失,山间的景色渐渐清晰。在古树下的小桥头,微弱的灯光闪烁着。 旅人在船上随着河流的流向而改变位置
【注释】 江楼: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送东粤翟先辈:送别翟姓的前辈。 上林:汉宫名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霏:雾气。 澹:淡。归:归程。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友人东归时的作品,写景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 首联“楼上秋风远,城阴水树微”,描写了送别时的自然环境和时间背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芙蓉低木末,暝色上林霏”,“芙蓉”指荷花,这里用来比喻翟先辈。上一句写秋风吹过水面,吹拂着城上的杨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朋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全诗如下: 当年把臂罄交欢,中路抟风散羽翰。 书札无时来雁塞,相思有梦在邯郸。 新丰侠气传三子,海内诗名及二难。 南北相期各努力,毋令阮谢自登坛。 注释: 1. 当年把臂罄交欢:指当年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 2. 中路抟风散羽翰:指友人离去后,书信往来中断,如同在空中飘散的羽毛一般消失
诗句输出 轻抛少室践云除,见说衙斋好读书。 译文输出 轻抛少室山,踏云而走,听闻衙斋中读书声悦耳动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王淑父的祝福和对其在广平理政、怀马长平工作的期待。首句“轻抛少室山”,以轻松的笔触勾勒出王淑父远离尘嚣,追求知识的形象。第二句“见说衙斋好读书”则直接点明了王淑父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在衙斋中勤奋学习。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感,展现了王淑父勤学苦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抒发离愁的七绝。首句点出“春连雪”,说明是早春时节;次句写江南春日烟花盛开的景象,却令人不堪回首往事;三句写雨中所见之景;结句写自己身在江南,心系北方,今宵独宿龙潭。 “是岁”二字总起。“春连雪”,说明是早春时节。“烟花思不堪”,烟花虽盛,而心中却有不堪回首往事之意。“不堪”二字,将诗人对故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雨中双燕子”一句承上启下。“雨中”二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诗句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等方面进行赏析。此题中,“偶成”是题目,即偶然写成的诗;“雁影金河尽,梅花玉管催”,这是首句,意思是:大雁的倒影映在黄河里,仿佛已经消失;而那枝梅花正被清脆的笛声吹得飘然落下。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江南望春色,独上凤凰台
【注释】 先寒食:即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或两天,古人有禁火寒食之俗。张子心:张衡的字。张衡是东汉文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哭王太湖:杜甫在《遣愁书》中说“哭王公之太湖”。袁翰林:指袁宏道。袁宏道号“六休居士”,又号“石篑先生”,浙江绍兴府山阴人,明代文学家、戏剧家。 【赏析】 本诗写于公元759年清明寒食节。诗人当时与好友同去祭扫故人王太湖墓,并作此诗以寄哀思。 首联点出“寒食”
【注释】 雨蕉:雨后的芭蕉。 展:展开,伸展。 楚江:指长江下游的楚州(今江苏淮安)。 残夜、残灯:都是借指夜深人静。 醉初醒:醉意刚刚散尽。 赏析: “东风吹展半廊青”,起笔以景入诗,先写眼前之景。首句写雨过天晴,东风轻拂,半廊芭蕉舒展开来,颜色青翠欲滴。“东风”二字点明了时令,同时给人以清新之感。“展”字则描绘了芭蕉的生长状态——它正在蓬勃生长。 “数叶芭蕉未拟听”,第二句是说
注释: 世事玲珑说不周,慧心人远碧湘流。 都将舌上青莲子,摘与公安袁六休。 注释: 玲珑:精细,精巧。指世事错综复杂,难以说清楚。慧心:聪明智慧之心。指慧心之人,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碧湘流:碧水湘流。这里代指长沙。 青莲子:青涩的莲子。 公安袁六休:即袁宏道(字六休)。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是诗人对卓文君的怀念。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与司马相如相爱,后因家贫而嫁为陈太丘之女
【注释】忽见缪仲淳二首:指《春夜》诗,“忽见缪仲淳二首”为题。 数滴瓶泉花小红,丝丝禅供翠盘中。 瓶中之泉水如点点红花,被置于翡翠盘中,以供禅坐。 秋光坐对蒲塘晚,一种香清到色空。 秋天的傍晚,我坐在池塘边,感受着那香气清新而淡远。 【赏析】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禅意盎然的画面:一盆清水中几滴红珠般的泉水,如同点点红花,静静地漂浮在盘里,供人静坐禅修。这“一瓶泉水”本是寻常之物,然诗人却别出心裁
赏析《忽见缪仲淳二首》之一 诗句释义:屏风叠里雁初回,滟滟湖天片月开。 - 屏风叠里:屏风叠指的是一种建筑形式,即在屏风上设置多层叠嶂,形成立体感和深度感。此处指屏风之叠,可能暗示着某种层次或深远之意。 - 雁初回:雁初指的是大雁开始迁徙的时期,此时它们会从南方飞回北方,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回"字在这里描绘了大雁归巢的情景。 - 滟滟湖天片月开:滟滟形容湖水波光粼粼的样子
【注释】 送张伯升世兄入燕:伯升是作者的师友前郡丞太仓起潜公子张伯升。张伯升因家贫,从学于作者,作者对他有知遇之恩。张伯升此次离开家乡去京城应试,作者作诗相送。 “断帆”三句:诗人送别张伯升时看到的情景。张伯升乘船欲归,秋水茫茫,满目黄花。细雨纷纷飘洒,如泪一般。 “报恩”二句:张伯升要报答作者的知遇之恩,他决心以一剑报恩。传说春秋时期吴国勇士要离在复仇前先杀死自己,以免亲人朋友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