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帆秋水送将归,满目黄花细雨飞。
泪尽报恩惟一剑,要离冢上血沾衣。

【注释】

送张伯升世兄入燕:伯升是作者的师友前郡丞太仓起潜公子张伯升。张伯升因家贫,从学于作者,作者对他有知遇之恩。张伯升此次离开家乡去京城应试,作者作诗相送。

“断帆”三句:诗人送别张伯升时看到的情景。张伯升乘船欲归,秋水茫茫,满目黄花。细雨纷纷飘洒,如泪一般。

“报恩”二句:张伯升要报答作者的知遇之恩,他决心以一剑报恩。传说春秋时期吴国勇士要离在复仇前先杀死自己,以免亲人朋友伤心,然后刺杀吴王僚,最后自己也被杀害,但他的血溅到了他的妻儿身上。这里指张伯升要用一剑报答作者对他的知遇之恩。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别友人张伯升而作。张伯升,即张伯起,字伯升,号起潜,太仓(今属江苏)人,唐末五代著名词人顾敻的弟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送别张伯升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张伯升报恩的决心和对友情的依恋之情。

第一句写送别的场景。“断帆”,指帆船,帆断,说明已到离别之时。“秋水”,指秋日的江水,水波浩渺,与帆相对,形成一幅凄清的画面。诗人站在江边,送别远行的好友,眼前的景象让人感慨万分。

第二句写送别时的心情。满目的黄花,细雨纷纷,仿佛是诗人心中的泪水。这里的“泪”不仅仅是指眼泪,更是指一种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

第三句写张伯升报恩的决心。“泪尽报恩惟一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张伯升报恩决心的赞赏。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要离冢上血沾衣。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勇士,他在复仇前先杀死自己,以免亲人朋友伤心。后来,他在报仇过程中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说。诗人用这个故事来比喻张伯升决心用自己的一剑来报答作者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最后一句是对全文的总结。“要离冢上血沾衣”,这句话表达了对张伯升报恩决心的赞美。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诗人希望张伯升能够用自己的一剑来报答自己的知遇之恩,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留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报恩的决心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