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愁处起离情,不见黄州王子声。
絮酒只鸡千载事,楚天明日是清明。
【注释】
先寒食:即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或两天,古人有禁火寒食之俗。张子心:张衡的字。张衡是东汉文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哭王太湖:杜甫在《遣愁书》中说“哭王公之太湖”。袁翰林:指袁宏道。袁宏道号“六休居士”,又号“石篑先生”,浙江绍兴府山阴人,明代文学家、戏剧家。
【赏析】
本诗写于公元759年清明寒食节。诗人当时与好友同去祭扫故人王太湖墓,并作此诗以寄哀思。
首联点出“寒食”,交代了时间背景。寒食节,又称冷食节、禁烟节。这一天民间禁烟火,吃冷食。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晋国文公的悼念介子推的风俗,晋侯欲助他复国,而介子推坚决不肯,最后被烧死。晋侯为了纪念他,就下令禁止在这一天生火,所以又叫“禁火节”。后来,这一习俗渐渐传播到民间,便形成了寒食节的风俗。
颔联写诗人对故人的怀念。诗人在祭奠时,不禁想起故人之音容笑貌,但此时故人已不在人间;诗人想到故人生前曾说过“只鸡斗酒足欢娱,千里江山共长吁”(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故人生前喜欢饮宴作乐,死后也愿与故友共享这欢乐,可是今日故人已逝,只能空悲叹了。
颈联写诗人思念故人的情景。诗人在故人家的坟前,面对一片荒草,不禁想到故人生前的许多往事。如“絮酒只鸡”,指的是故人生前喜欢饮酒作乐,经常在朋友间开怀痛饮(“只鸡”即“斗酒”),有时还邀请一些歌女舞伎,载歌载舞,尽情享乐。“絮酒”就是用柳絮包裹着的酒,这种酒色白如絮,味甜而醇厚。“只鸡”则是指“斗酒”,即两升酒。据《晋书·陆机传》记载,陆机与潘岳等八位文人饮酒作赋。潘岳醉后吐真言,说:“诸人皆比屋可封(指卿相之家),我辈终非台辅(指高官)。”(《世说新语·排调》)陆机听后十分愤怒,于是把潘岳杀了,把他的头悬挂在东门上。这里借古讽今,暗喻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写诗人对故人离去的惋惜之情。楚天明,意味着春天来临。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正是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的时候。诗人想到故人远游他乡,如今已经离自己而去,再也见不到他的音容笑貌,只有那楚天的碧空万里无云,明日又是清明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意。诗人通过回忆往事、描写故人的事迹,表现了他对故人的深情厚意。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