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谮妇妾,多言谍谍。
乃心如刀,乃口如蜜。
虽则如蜜,我心则一。
凡操我戈,毋入我室。(一章)
彼谮婆娑,长舌实多。
听听国狗,一吠百和。
虽则百和,我心靡他。
凡入我室,毋操我戈。(二章)
谗谮二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谗谮二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著名的作品,其出自《诗经》中的《风·邶风》。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谗言的反感以及对忠诚与正直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内容:“谗谮二章”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述了两个不同场景下谗言的危害。诗中通过两个不同的人物角色(一为妒妇,一为国狗)来展现谗言的影响力,以及谗言者的心态变化。
语言特点:诗歌采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如“彼谮妇妾,多言谍谍”(彼女嫉妒,言辞如刀般锋利),“虽则如蜜,我心则一”(虽然言语甜蜜,但我的内心坚定不移),以及“凡入我室,毋操我戈”(如果进入我的居所,就不要使用你的武器)。这些句子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谗言者的心理活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历史背景:“谗谮二章”的背景是春秋时期,具体指的是晋文公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当时,骊姬为了自己的私利,陷害太子申生和两位公子,最终导致三位公子被迫流亡。这段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谗言的严重性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巨大破坏作用。
文学价值:“谗谮二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在形式上,这首诗严格遵守了《诗经》的六言句式,音节和谐,朗朗上口。
“谗谮二章”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