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

泥途漉漉没征轺,骤雨如麻意转骄。
天上简书催客履,道傍灯火觅僧寮。
花宫席冷应无梦,莲社尊空可待招。
心羡山门长寂历,竹炉茗碗自昏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以及它在文学领域的意义:

  1. 诗歌内容
  • 首句意境:《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的开篇“泥途漉漉没征轺,骤雨如麻意转骄”描绘了一幅泥泞的道路和暴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旅途艰难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述旅途中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和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天上简书催客履,道傍灯火觅僧寮”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佛教的向往。
  1. 诗歌形式
  • 七言律诗特点:作为七言律诗,此诗严格遵循了平仄韵律的规则,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律法运用:全诗押韵严谨,每句的平仄都符合律诗的格式要求,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如“骤雨如麻”和“花宫席冷”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修辞手法: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天上简书催客履”中的“简书”象征着官场的压力,而“莲社尊空”则暗示了佛门的清高与超脱。
  1. 历史背景
  • 作者游朴:游朴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创作时间: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作者生平不详,因此难以确定其确切的历史背景。

《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作为一首明末七言律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也是了解明代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