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三山一棹回,薇垣彩笔落崔嵬。
蛟龙峡里惊涛转,鸟鹊桥边抱石来。
回首又逢牛女候,此身忽在越王台。
如流日月催双鬓,何处幽怀得嗣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去岁三山一棹回,薇垣彩笔落崔嵬。
蛟龙峡里惊涛转,鸟鹊桥边抱石来。
回首又逢牛女候,此身忽在越王台。
如流日月催双鬓,何处幽怀得嗣开。
这是一首七绝诗,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这首诗是他在三山(今福建省三明市)与陈五岳方伯共度七夕节时所写。杨慎在诗中表达了对陈五岳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七夕节的感慨。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升之,号南岩,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任明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是明朝中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其中以诗歌最为著称。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去年七夕别陈五岳方伯于三山惠诗忽一周矣今七夕羁迹山阴倚其歌而和之
去年七夕时节,我在三山与陈五岳方伯分别。如今又是七夕,我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停留。我倚靠在陈五岳的歌中,来写下这首和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陈五岳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回忆了过去的七夕节,那时两人分别在三山和山阴两地,而现在又是七夕,他只能在山阴停留,无法再与陈五岳相聚。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伤,反而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能够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陈五岳共度时光。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陈五岳的敬佩之情,认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