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贺皇子百日

百日欣逢睿节新,群臣朝贺属芳辰。
云中凤辇来王母,日表龙颜识圣人。
瑞气正浮三殿晓,欢声齐动六宫春。
愿将多寿多男祝,岁岁年年献紫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贺皇子百日》是明代诗人曾朝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旨在表达对皇室的敬仰和对皇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详细信息:

  1. 作者介绍
  • 曾朝节:字直卿,明湖广临武人,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直史局,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充东宫侍讲。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有《易测》等作品流传。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奉贺皇子百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皇家庆典的场景,表达了对新皇诞生的喜悦之情。诗中的“群臣朝贺属芳辰”展现了当时朝廷上下的欢庆气氛;“云中凤辇来王母”则形象地描述了皇子诞生时的盛大仪式和庄严氛围。
  • 整首诗通过对皇室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对皇家事务的关注和尊敬。同时,通过对皇子成长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泰民安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1. 诗歌背景
  • 《奉贺皇子百日》是在明朝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诗歌,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在那个时代,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心。
  • 该诗的创作背景不仅有助于了解明代宫廷文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奉贺皇子百日》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明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和民间生活的深刻体现。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