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尚胥里书所见 其三

戽水车鸣收麦,扎山鸟唤采茶。
鱼虾聊当鼎食,礼法何用田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尚胥里书所见 其三》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末社会风俗的一角,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诗中“戽水车鸣收麦,扎山鸟唤采茶”一句生动描绘了农村劳作的场景。在传统农耕社会中,水车和鸟鸣都是劳动的象征。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彭孙贻不仅传达出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还隐含着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与思考。

诗中的“鱼虾聊当鼎食,礼法何用田家”,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等级制度的质疑。在这里,“鼎食”指的是富贵人家的食物,而“田家”则指的是普通农人。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彭孙贻批评了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认为在这种制度下,贫富差距悬殊,礼法并不能真正服务于普通百姓。

诗的后两句“半晴半雨女桑,花沿村乞食”,则描绘了一个更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村妇女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坚持工作的情景。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承受种种苦难的普通劳动者。

彭孙贻的《过尚胥里书所见 其三》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首富有深意和批判性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法和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