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八首 其四

秋山敛黛锁长蛾,别院凉生罢绮罗。
翠袖不迷江浦月,绿蓑常卷洞庭波。
西风苑冷思眠甚,南陌人稀奈别何。
昔日韶华摇落尽,空令客思叹蹉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柳八首其四》是明朝彭孙贻的作品,收录于《诗萃》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介绍:

  1. 作者简介
  • 彭孙贻(1557年—1630年),字元瑞,号石屏山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诗文,擅长诗词创作,尤其以五言古诗见长。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1. 诗句原文
    秋山敛黛锁长蛾,别院凉生罢绮罗。翠袖不迷江浦月,绿蓑常卷洞庭波。西风苑冷思眠甚,南陌人稀奈别何。昔日韶华摇落尽,空令客思叹蹉跎。

  2. 诗句解析

  • 秋山敛黛锁长蛾:形容秋天的山色如同女子的眉毛一般,轻轻一扫便勾勒出轮廓,给人以静谧之感。
  • 别院凉生罢绮罗:描述一个庭院在夏日炎炎后的清凉,以及随之而来的舒适与闲适,象征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
  • 翠袖不迷江浦月:用翠袖比喻明亮的月光,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高洁和皎洁。
  • 绿蓑常卷洞庭波:洞庭湖波涛汹涌,而渔夫的绿蓑衣则随波逐流,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
  • 西风苑冷思眠甚:西风吹过,园中的景色显得寒冷清寂,引人深思,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或寂寞。
  • 南陌人稀奈别何:南边的小径上行人稀少,离别之情愈发浓厚,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昔日韶华摇落尽:昔日的青春年华已经消逝,只剩下岁月的痕迹。
  • 空令客思叹蹉跎:空留客子的思绪,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奈。
  1. 创作背景
  • 《秋柳八首·其四》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文人墨客常常借景抒情,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彭孙贻在某个特定时期所作,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流畅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秋柳八首其四》不仅展示了彭孙贻高超的诗词创作技巧,也体现了他在艺术表现上的深刻洞察力和独特个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