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 其二

横参宿羽月当天,未到罗浮便巳仙。
斜缀小钗过赤凤,徐弹流雪引朱弦。
凝冰暗湿灵芸泪,点珀春生獭髓妍。
没骨胭脂写花影,绯绫烛下地衣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梅 其二》是元朝著名文学家王冕的代表作之一。《红梅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蕴含了对理想、道德和人格尊严的追求。下面将进一步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颜色虽殊心不异,漫随时俗混繁华。清香吹散乾坤外,不是寻常桃杏花。”
  • 翻译:“虽然色彩不同,但内心并无差异,随波逐流,世俗之繁华难以掩盖其本真之香。它的气息飘散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不是普通的桃花与杏花所能比拟的。”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与超然:诗中通过对比寻常的桃花杏花与红梅的独特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超越尘世纷扰的高尚情操。
  • 人格象征:梅花常被视为高洁、坚强的象征,诗中通过“不是寻常桃杏花”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赞美。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红梅 其二》中将梅花与桃杏花进行了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梅花的香气和美丽。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梅花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红梅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充满情感、展现了诗人高尚品德的作品。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艺术价值,更因其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和哲学思考,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