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生四野,山色郁相望。
一水沿溪入,群松带雨长。
荆榛隐烟火,花药绕茅堂。
尚畏云峰浅,寻源共夕阳。
偕朱崔二子登丰山问避兵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朱崔二子登丰山问避兵处》是一首由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末年。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丰山的美景,表达了在战乱时期寻求避难之所的心境和感受。
从诗歌的开篇“秋阴生四野,山色郁相望”,便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秋天的阴霾笼罩着大地,山色与远望的景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这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即面对乱世,人们渴望寻找一片宁静之地。
“一水沿溪入,群松带雨长”两句,通过对水流和群松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而稍带忧郁的氛围。水流沿着山间小溪缓缓流去,群松在雨中显得更加苍翠。这里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诗中还提到了“荆榛隐烟火,花药绕茅堂”,这两句通过对荆榛和花药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一种幽静、隐秘的感觉。荆榛和花药都是自然界中的普通元素,但在此处却给人以特别的感触,仿佛它们也在默默地表达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尚畏云峰浅,寻源共夕阳”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之处。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苦难的恐惧,也展示了他与友人共同追寻和平的愿望。夕阳西下,他们一同寻找避难之所,这种场景既充满了诗意,又透露出一股坚定的信念。
《偕朱崔二子登丰山问避兵处》不仅是一篇充满美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饱含深情、充满哲理的诗作。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让人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