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村居十首 其九

幽栖简酬应,里巷少经过。
时与野人饮,或闻樵者歌。
天晴收药裹,雨至借渔蓑。
镇日茅堂上,双扉掩薜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避地村居十首·其九》是明朝诗人彭孙贻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1. 作者简介
  • 彭孙贻(1557—1630),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擅长诗文,尤以五言诗见长,作品流传甚广。
  1. 诗歌原文
    草木中原尽,风烟太白高。
    何人回北辙,未忍卧东皋。
    浊水肥菱芡,秋霖罢桔槔。
    故园三亩宅,知已长蓬蒿。

  2. 诗歌赏析

  • 草木中原尽,风烟太白高:诗人通过“草木中原尽”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而“风烟太白高”则描绘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胸襟。
  • 何人回北辙,未忍卧东皋: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乱世,但仍有一颗向往自由、不愿屈服的心。“何人回北辙”指的是诗人心中的故乡或理想之地,而“未忍卧东皋”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留恋。
  • 浊水肥菱芡,秋霖罢桔槔:这句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浊水肥菱芡”描绘了农田里丰收的景象,而“秋霖罢桔槔”则表现了农事结束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 故园三亩宅,知已长蓬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尽管身处异乡,但诗人的内心始终牵挂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彭孙贻的《避地村居十首·其九》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展示文人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彭孙贻展现了一个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坚守内心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更值得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反思自己的选择和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