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洲

篱落遮樵径,林扉缠古藤。
入门唯见竹,扫叶忽逢僧。
茶气生残灶,波光动采菱。
渔家堤柳外,落日挂鱼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放鹤洲》是一首由明代彭孙贻创作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秋时节放鹤洲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故乡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怀念。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放鹤洲》:

  1. 作品概述
  • 《放鹤洲》为朱彝尊所作,其上片描写秋风中梧桐轻拂,叶上的珠露随风坠落的景象,生动地捕捉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美感。
  • 彭孙贻则通过他的词作,展现了放鹤洲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词中不仅描述了湖面的宁静,还借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1. 艺术特色
  • 彭孙贻在《放鹤洲》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如梧桐、霜降等元素,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 词作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读来如同听一曲清新脱俗的古风乐章。
  1. 文化意义
  • 《放鹤洲》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情感的寄托。
  • 通过彭孙贻的词作,可以一窥明代文学与自然景观结合的独特魅力,以及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放鹤洲》作为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