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新筑钓鳌矶

高台春满碧江村,一片风烟接海门。
鳌气半侵云壑暝,钓丝乍卷雪涛奔。
三山捧出芙容剑,五马闲开桂子樽。
却笑蟠溪垂白老,何如年少是王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上新筑钓鳌矶》是明代诗人彭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彭辂的生平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彭辂,字子殷,浙江嘉兴人,明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他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等职,后因察典罢归。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如诗中描述的“高台春满碧江村”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而“三山捧出芙容剑”则可能暗指某处山川之美如同宝剑般珍贵。

从文学角度来看,《湖上新筑钓鳌矶》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明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然而,与前人相比,彭辂的作品似乎更多地关注了个人的感悟和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年少是王孙”一句,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代的怀念。

除了诗歌本身,它还反映了明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因此人们的审美观念也趋向于追求精致和优雅。在诗歌创作中,这种审美情趣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诗中“风烟接海门”和“钓丝乍捲雪涛奔”等句子,既描绘了壮阔的景色,又充满了动态美,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湖上新筑钓鳌矶》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代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时间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发展史的人来说,了解此诗及其作者彭辂的背景和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