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望江南 其三 和宋直方作(壬午)

江南好,麦信一番寒。
碧茗焙香松叶路,银鲥翻雪楝花滩。
惆怅又春残。
梅梢雨,千子绿新干。
幽梦蝶惊虚画枕,小词蝇细满乌栏,和泪寄伊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调望江南其三和宋直方作(壬午)》由明代诗人单恂所作,是一首描绘江南美景与个人感慨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和人情风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单恂,字子远,号梅坡道人,明末清初的文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2. 诗歌原文
    碧茗焙香松叶路,银鲥翻雪楝花滩。
    惆怅又春残,梅梢雨,千子绿新干,幽梦蝶惊虚画枕,小词蝇细满乌栏,和泪寄伊看。

  3.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碧茗焙香松叶路”描绘了一幅春天茶园的画面,茶叶在焙制后散发出的香气,与松树的清香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清新脱俗的景致。而“银鲥翻雪楝花滩”则通过银鱼和鲥鱼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态美和季节变换带来的变化。
  • 人文环境的反映:诗人通过“惆怅又春残”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感伤,同时也反映了江南地区春季多变的自然气候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梅梢雨”,暗示了春天特有的雨水,给人以生命的滋润和生长的气息,而“千子绿新干”则突出了春天生命力的旺盛。
  • 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的“幽梦蝶惊虚画枕”和“小词蝇细满乌栏”等句,透露出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心境。蝴蝶的轻扰和苍蝇的细小声音,都成为诗人无法安眠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压力的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碧茗焙香松叶路”、“银鲥翻雪楝花滩”等描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色彩鲜明,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捕捉并运用自然界中的元素,如松树、茶园、河流、昆虫等,通过这些元素构建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从对自然的热爱到对人生的感慨,无不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双调望江南其三和宋直方作(壬午)》不仅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深情厚意的艺术表达。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作品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考的启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