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福寺观鱼

掬水既有竹,决水复有渠。
经年水在眼,阶除到江湖。
好鱼数百头,饼饵日供须。
新泉呷复吐,点缀尽成珠。
善识上官面,更容生客呼。
但恐一宕失,永为山下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兴福寺观鱼》是明代诗人傅汝舟的作品,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中兴福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宁静与美丽。《中兴福寺观鱼》是明代诗人傅汝舟创作的一首短古诗。这首诗通过对中兴福寺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向往。

诗的第一句“掬水既有竹”描绘了寺庙中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翠绿的竹子,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接着,“决水复有渠”则形容水流从渠道中涌出,形象地勾勒出水势之大,反映出自然的生命力。诗中的“经年水在眼,阶除到江湖”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视野从室内带入室外的自然世界,感受到水的流动性与宽广。

诗中描述好鱼数百头,每天由人精心喂食的情景,反映了寺院对生态环境的呵护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新泉呷复吐”和“点缀尽成珠”这些句子描绘了泉水的灵动与美好,如同珍珠般点缀在寺院的每一个角落。而“善识上官面,更容生客呼”则展示了中兴福寺对过往游客的友好接待,体现了其包容与开放的精神面貌。

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失去这一自然美景的担忧,“但恐一宕失,永为山下枯”,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中兴福寺观鱼》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加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生活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