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月翠亭追感昔游用韵

坐满高台虚月凉,万松风合石楼当。
野人卧酒翻荷爵,山鬼缝衣傍荔墙。
李贺凤悲贤者死,郑庄麟泣大夫良。
冥冥夜色双鸿远,影落遥天声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聚月翠亭追感昔游用韵》是明代诗人傅汝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和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旅行时光的感慨和怀念,以及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系。

诗中描绘了高台、万松和石楼这些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坐满高台”与”虚月凉”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作者在月光下独坐的孤独和沉思。同时,“野人卧酒翻荷爵”,则通过野人的饮酒情景,展现了古人在大自然中的放松和自在。而“山鬼缝衣傍荔墙”则带出了一抹神秘色彩,似乎山鬼也在参与其中,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超现实的色彩。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比如“李贺凤悲贤者死”可能暗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悲剧事件,而“郑庄麟泣大夫良”则可能是在引用古代的故事或传说来表达某种情感上的共鸣。这些典故和象征的使用,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气息。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把握也值得一提。如“冥冥夜色双鸿远,影落遥天声渐长”,通过夜晚的景象和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和宁静的感觉,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遥远的鸿雁之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语言的精炼和节奏的把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聚月翠亭追感昔游用韵》的写作背景、作品赏析以及评析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方面。了解傅汝楫的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歌在当时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可以探讨明朝的社会状况、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等因素如何影响傅汝楫的创作。同时,也可以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赏析,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技巧,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聚月翠亭追感昔游用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够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作,也是每个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人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