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占得东字

吾道南来只在东,山居徙倚水云中。
云开青嶂峰当笔,水落银河月是弓。
杨子谈经还有地,生公说法总归空。
江门慰藉天台语,千载斯文感兴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林书院占得东字》是明代诗人盛鞶创作的古诗作品。下面将围绕《东林书院占得东字》展开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盛鞶,明代诗人。其作品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国学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创作上,盛鞶以自然清新的文风著称,其诗文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作品原文:《东林书院占得东字》,全文如下:吾道南来只在东,山居徙倚水云中。 云开青嶂峰当笔,水落银河月是弓。 杨子谈经还有地,生公说法总归空。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中的“吾道南来只在东”表达了诗人对于东方哲学或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山居徙倚水云中”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使人感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云开青嶂峰当笔,水落银河月是弓”则用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人格化,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象征意义。最后两句“杨子谈经还有地,生公说法总归空”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4. 写作背景:据资料显示,《东林书院占得东字》的创作可能与明代的社会背景有关。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人们对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着不同的期待和看法。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此外,诗作中还融入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万物规律的领悟,这种表达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东林书院占得东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不仅承载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