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南来只在东,山居徙倚水云中。
云开青嶂峰当笔,水落银河月是弓。
杨子谈经还有地,生公说法总归空。
江门慰藉天台语,千载斯文感兴同。
【注释】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南京,是明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因院内多植松柏,故名“东林”。
山居:指隐居在深山中的读书生活。徙倚:徘徊、留恋。
青嶂峰:青翠的山峰。笔:用笔触描绘。
水落银河月:指月光如水泻银河。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有“去就之分”,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思想。
生公:即慧远法师,南朝梁代著名僧人。说法:宣讲教义。
江门:指杭州天台山。慰藉:安慰,宽解。
天台语:指佛教中天台宗的教义。千载斯文:千年来的文化学术成就。感兴同:感到振奋,受到激励。兴,振奋;感,受激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写江南山水之美和古代高僧大德的言行,抒发对佛学思想的兴趣,并以此表达自己对佛学思想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东林书院占得东字”,以东林书院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的喜爱之情。东林书院是明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因院内多植松柏,故名“东林”。这里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因此,诗人认为这个位置非常合适来命名一个与佛学相关的场所。
颔联:“吾道南来只在东,山居徙倚水云中。”诗人以“吾道南来”起兴,表达了自己对南方佛学文化的向往之情。同时,“山居徙倚水云中”也描绘了诗人隐居在深山中的读书生活。在这里,他可以远离世俗喧嚣,静心研读佛经,领悟佛学真谛。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佛学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示了诗人在山林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颈联:“云开青嶂峰当笔,水落银河月是弓。”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他对佛学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里,他用“笔”来形容青嶂峰的险峻,用“弓”来形容银河月的美丽。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与佛学思想之间的交融关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尾联:“杨子谈经还有地,生公说法总归空。”诗人通过对比杨朱和慧远两位高僧的言行,表达了自己对佛学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他认为杨朱虽讲求利益,但并未真正悟道;而慧远则注重心灵修行,其言行皆归于空寂。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入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东林书院、山水风光和佛学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佛学思想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