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径无人迹,春厨断暮烟。
稻粱谋自拙,仆隶义相捐。
薄俗终难入,幽栖性自便。
尺书兼斗粟,惭愧主人贤。
以下是对《村居杂感三首·其二》的逐句释义:
- 蓬径无人迹:描述了一条被遗忘的小径,周围没有人烟,显得格外寂静。
- 春厨断暮烟:春天的厨房里没有了烹饪时的烟雾,可能意味着主人不常用这间厨房。
- 稻粱谋自拙:用“稻粱”比喻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或努力。
- 仆隶义相捐:仆人和奴隶们也愿意为了主人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 薄俗终难入:尽管社会风气日益轻薄,但诗人仍然难以融入其中。
- 幽栖性自便:隐居的生活让诗人感到自在,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 尺书兼斗粟:虽然书信不多,但每封都充满真挚的情感。
- 惭愧主人贤:因为主人的高尚品质而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与之相比显得有些平凡和不足。
这首诗通过对村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和。他通过观察和感受乡村的自然美景和朴素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远离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透露出的淡泊明志和追求简单生活的哲学思想,是值得现代人深思的。同时,诗人在作品中也展现了他的谦逊和自知之明,即使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