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迟人不至 其二

竟此可怜夜,伊人殊不来。
倚栏横斗柄,无计下楼台。
斜月如相待,长风莫为催。
已愁更漏促,邻笛转堪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子矶迟人不至其二》是明朝诗人梁宪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梁宪: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见长。
  1. 诗歌原文
  • 竟此可怜夜,伊人殊不来。:表达了诗人因期待某人而感到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
  • 倚栏横斗柄,无计下楼台。:通过“倚栏”与“横斗柄”等动作描绘了人物的动作和心境,体现了诗人在等待中的不安和焦虑。
  • 斜月如相待,长风莫为催。:利用月亮的斜照和风的形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 已愁更漏促,邻笛转堪哀。:描述了更漏声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邻家的笛声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感。
  1. 主题思想
  • 孤独与等待:整首诗贯穿着一种孤独和等待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梁宪的《燕子矶迟人不至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孤独等待之情的诗歌,也是对人与自然、情感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与人关系的哲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