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先生明府四首 其二

长安闻讣客魂惊,一夜关山挽不成。
夙昔但挥离别泪,如何能尽死生情。
风前残烛吹南浦,雪里孤身恸北平。
国士厚恩酬未得,夷门肝胆向谁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周先生明府四首·其二》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通过描绘一幅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曹学佺(1573—1646),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参与梃击案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用为副使,但不久便辞官隐居,晚年专心于著书。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作品流传至今,其中尤以《石仓集》最为著名。
  1. 诗歌原文
    长安闻讣客魂惊,一夜关山挽不成。
    夙昔但挥离别泪,如何能尽死生情。
    风前残烛吹南浦,雪里孤身恸北平。
    国士厚恩酬未得,夷门肝胆向谁倾。

  2. 诗歌解析

  • 长安闻讣客魂惊:表达了诗人在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时内心的震惊和悲痛。
  • 一夜关山挽不成:形容诗人在夜深人静时,试图用言语来安慰朋友,却感到无能为力。
  • 夙昔但挥离别泪:回忆过去与朋友共度的时光,表达对逝去的友情的不舍和悲伤。
  • 风前残烛吹南浦,雪里孤身恸北平:通过“风前残烛”和“雪里孤身”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幅冬日送别的凄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国士厚恩酬未得:反映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未能报答朋友深厚恩情的遗憾。
  • 夷门肝胆向谁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忠贞不渝、肝胆相照的敬佩之情。

曹学佺的这首《挽周先生明府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了解明朝末年的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信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