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轩书怀

园日涉成趣,经时胡不过。
鹤迎防践稻,鱼戏欲翻荷。
儿辈知余懒,僧寮占处多。
连宵无月色,微雨湿烟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渺轩书怀》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曹学佺,字子约,号石屏,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学者。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但自幼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曹学佺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但他始终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
  • 园日涉成趣:在园中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每日的游玩成了一种乐趣。
  • 经时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似乎已经忘记了世间的烦恼。
  • 鹤迎防践稻:鹤鸟迎接着人们的脚步,稻田里传来了丰收的喜悦声。
  • 鱼戏欲翻荷:鱼儿在水中嬉戏,荷叶上泛起层层波纹。
  • 儿辈知余懒:孩子们知道作者的懒惰,但他们并不嫌弃,反而更加亲近。
  • 僧寮占处多:僧人的住所占据了很多空间,显得格外宁静。
  • 连宵无月色:连绵不断的夜晚,没有月光的陪伴,显得有些寂寥。
  • 微雨湿烟萝:细雨轻轻打湿了烟雾缭绕的藤萝,增添了几分朦胧美感。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渺轩书怀》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鹤迎防践稻”,“鱼戏欲翻荷”,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无论是对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还是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处世,都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 哲理思考:诗中的“连宵无月色,微雨湿烟萝”等句子,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自然为镜,反思人生的得失和荣辱,展现出深刻的哲学内涵。
  1. 历史影响与社会反响
  • 文学地位:《渺轩书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广为传颂。它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精神风貌的体现。
  • 文化价值: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是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 教育意义:《渺轩书怀》在教育和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曹学佺的《渺轩书怀》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对于喜爱古代诗词的人们而言,《渺轩书怀》无疑是一部值得品鉴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