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溪山

纵马扬鞭趱去程,马溪山上马蹄轻。
江声似写前朝恨,山色空留故国情。
入望烽烟迷远近,窥人豺虎漫纵横。
孝陵佳气应长在,会见中兴一旅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马溪山》的意境赏析

《过马溪山》是明代张家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面。

“纵马扬鞭趱去程”,首句即展现了一个英勇豪迈的场景。紧接着的诗句,诗人通过“马蹄轻”这一动态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匹骏马在奔腾中带着诗人向远方奔去。这样的开篇,既展示了人物的英姿,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江声似写前朝恨”,诗人将江水的声音比喻为对前朝的一种遗憾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赋予了景物以情感色彩,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江水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引人深思。

进入第二联,“山色空留故国情”,则转入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这里的“故国情”不仅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知。

接下来的诗句,如“入望烽烟迷远近”,“窥人豺虎漫纵横”,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烽烟与豺虎的交织,不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关切。

结尾的“孝陵佳气应长在,会见中兴一旅成”,则给人以希望和期待。诗人相信,即使在战乱之中,正义的力量依然存在,终会有一个中兴的时代到来。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寄托,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过马溪山》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历史、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的深沉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