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扬鞭趱去程,马溪山上马蹄轻。
江声似写前朝恨,山色空留故国情。
入望烽烟迷远近,窥人豺虎漫纵横。
孝陵佳气应长在,会见中兴一旅成。
【注释】
过马溪山:指南京的马鞍山,又名马江。
纵马扬鞭:《晋书·王敦传》说:“敦尝乘马至石头城下,顾谓左右曰:‘我当年行此事,犹恐不免,况今邪?’”
“趱程”即“赶程”,赶路的意思。
前朝恨:指南唐灭亡的历史教训。
烽烟:古时边防报警,用火把为号,故称烽火,后泛指战乱。
豺虎:比喻强敌。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中兴:国家重新兴盛的意思。
【译文】
纵马扬鞭催马快走,马鞍山下马蹄轻快。
江水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前朝的遗恨,山上的景色空留旧时的国家情怀。
远望烽烟迷漫,窥视着敌人横行无忌,豺狼虎豹。
明朝的孝陵上祥云缭绕,定会长久地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不久就能见到国家重新崛起的那一天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以雄健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南唐覆灭后的图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关心。
首联“纵马扬鞭趱去程,马溪山上马蹄轻”,是说:我骑马扬鞭策马赶路,来到马鞍山脚下。“纵马”“扬鞭”二字,写出诗人驱马而行的神态与豪情。“趱”字则写出诗人赶路的急迫心情。“马蹄轻”三字,写出马鞍山地势险要,山路崎岖,使诗人驰驱而感到轻松,也暗示出诗人对南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之情。
颔联“江声似写前朝恨,山色空留故国情”,是说:江水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前朝的遗恨,山上的景色空留旧时的国家情怀。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江声比作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似乎在向人们述说过去的事情,表达对前朝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同时,诗人又用“空留故国情”四字,表明自己虽然身在马鞍山,但心却飞回了旧日的金陵,表达了自己对前朝的怀念之情。
颈联“入望烽烟迷远近,窥人豺虎漫纵横”,是说:远远望去烽烟迷漫,窥视着我强敌猖狂肆意横行。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烽烟比作迷蒙的烟雾,将豺虎比作肆意横行的敌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尾联“孝陵佳气应长在,会见中兴一旅成”,是说:明朝的孝陵上一定有祥云缭绕,不久就能见到国家重新崛起的那一天。这一联诗中,作者运用了想象与联想的手法,通过“孝陵”这个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与期待。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对南唐灭亡后的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关心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