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宇长依朱秀峰,霏霏珠翠滴玲珑。
烟霞不卷新朝露,岁月常悬旧日容。
封作狼山一块石,标成铜柱万年功。
撑持半壁君同我,肯逐恒河浪寄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循吉所作的《步杨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结构分析
  • 本诗共八句,每句均押韵,展现了严谨的结构。前两句描绘朱秀峰的自然景致,后六句则通过赞美和自赞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
  1. 逐句解释
  • “结宇长依朱秀峰”,描述了诗人长期依附于朱秀峰(即著名的佛教高僧),表现出他对宗教或精神生活的依赖。
  • “霏霏珠翠滴玲珑”,形容细雨中珠翠般晶莹的露珠落在玲珑剔透的物体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美丽的画面。
  • “烟霞不卷新朝露,岁月常悬旧日容”,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不变。烟雾和霞光不因新的朝霞而起,岁月也如悬挂在天空的老照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 “封作狼山一块石,标成铜柱万年功”,这里的“封作”和“标成”可能指的是对某些事物或地点进行命名或标记,象征着固定和永恒。
  • “撑持半壁君同我,肯逐恒河浪寄踪”,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承担国家重任的愿望,不愿像河流中的波浪一样随波逐流,寄居他乡。
  1. 关键词释义及赏析
  • 朱秀峰:朱秀峰是明代著名的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修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闻名。诗中多次提及,显示出诗人对其的敬仰。
  • 珠翠滴玲珑:这里的“珠翠”指珍珠和翡翠,常用来比喻美玉。“滴玲珑”则形容雨滴落在这些宝石上,使其更加晶莹剔透,形象生动。
  • 烟霞不卷新朝露,岁月常悬旧日容:这两联通过对比新旧、自然与人事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记录。
  • 撑持半壁君同我,肯逐恒河浪寄踪:这里的“撑持”和“肯逐”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责任担当,以及他不愿意随波逐流、寄居他乡的决心。
  1. 整体赏析
  •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追求。通过对朱秀峰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其精神象征的尊崇;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敬畏;通过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责任。整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