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余屐齿印山苔,兰若相期到远隈。
迤逦登椒仍在麓,寂寥闻梵半披莱。
湿侵贝叶花初雨,锡卓嵚岑鹤共来。
初地堪符灵峻□,祗桓不藉布金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霁余屐齿印山苔,兰若相期到远隈。
迤逦登椒仍在麓,寂寥闻梵半披莱。
湿侵贝叶花初雨,锡卓嵚岑鹤共来。
初地堪符灵峻□,祗桓不藉布金开。
《慧林上人诛茅幽峻虚庵之颜待余命名余自洞登访题其壁最上庵》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
诗中描述了友人为作者准备的居所——一座位于山中的幽静小庵,庵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作者被朋友的热情款待所感动,决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度过一段时间。然而,由于时间紧迫,作者无法在这里停留太久,只能匆匆离去。尽管如此,他仍感激友人的心意和安排。
诗中写道:“慧林上人诛茅幽峻虚庵之颜待余命名余自洞登访题为最上庵。”这句话的意思是,慧林上人在山中为他建造了一座幽静的小庵,并等待我来给它命名。我亲自从山洞中登上探访,为其题写了“最上庵”三个字。
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师道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