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居春暮

春事初残雨一犁,豆苗瓜蔓长春畦。
客来烹茗供新水,兴到衔杯续旧题。
剩有图书翻枕上,总无亭馆近瀼西。
小楼日出朝眠稳,为语流莺莫乱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楼居春暮》是明代诗人张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描绘,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使用,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背景与作者
  • 作者简介:《楼居春暮》的作者是张鼐,字世调,一字侗初,是明代松江府华亭人。他的生平事迹丰富,曾在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官至南京吏部侍郎兼詹事府詹事。这些背景信息为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依据。
  • 创作时期:据资料显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具体年代不详,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追求。
  1. 诗歌内容解析
  • 描写春景:首两句“春事初残雨一犁,豆苗瓜蔓长春畦”生动描绘了春末夏初的农田景色,春雨过后的农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生活情趣:“客来烹茗供新水,兴到衔杯续旧题”展示了主人热情好客,以及诗人在朋友相聚时的愉悦氛围。
  • 闲适生活:“剩有图书翻枕上,总无亭馆近瀼西”则反映出诗人在宁静的生活环境里享受阅读和思考的悠闲时光,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和外在的纷扰。
  • 自然和谐:“小楼日出朝眠稳,为语流莺莫乱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追求。诗人在清晨的美好时分安睡,不想被鸟儿的叫声打扰。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豆苗”、“瓜蔓”、“春风”、“檐冷”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乡村画面。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对友人的感激以及对生活的满足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 韵律协调:七言律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楼居春暮》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田园诗,它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更能体会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对于现代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