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亲诗 其四

哲人日巳远,谁谓天有德。
陇树日已长,谁谓春无力。
春能发树枝,树无怨春色。
暖风不作花,零雨下清滴。
啾啾树间鸟,唤我拜寒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亲诗其四》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子昂(约650年-约690年),字伯玉,汉族,梓州射夫(今四川射洪县)人。唐朝文学家、政治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曾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地方,后被赦免,最终官至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1. 作品原文
  • 心逸豫兮寿四海。忽已逝兮不可追。
  • 心穷约兮但有悲。上空堂兮廓无依。
  • 覩遗物兮心崩摧。中夜悲兮当告谁。
  • 独收泪兮抱哀戚。日远迈兮思予心。
  • 恋所生兮泪流襟。慈母没兮谁与骄。
  • 顾自怜兮心忉忉。诉苍天兮天不闻。
  • 泪如雨兮叹成云。欲弃忧兮寻复来。
  • 痛殷殷兮不可裁。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
  • 东汉末年的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被誉为“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 诗歌内容解析
  •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诗中“心逸豫兮寿四海”,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心灵的自由;而“忽已逝兮不可追”则透露出对现实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也有对现实无奈的认识。
  • 对亲情的怀念与孤独:通过描述对慈母的思念和失去亲人后的悲伤,诗人展现了内心的痛苦与空虚。“慈母没兮谁与骄”表达了对母亲爱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失去亲人后的孤独感受。
  • 表达对命运的控诉:诗中多次提到“天不闻”、“苍天”等词句,反映出诗人面对命运时无力改变的痛苦和对公正的渴望。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命运的无力感,也反映了对整个时代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对《伤亲诗其四》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陈子昂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离合,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