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夷蹠费闲评,詹尹从来卜未明。
生有文章留检底,死无甔石累身名。
乾坤自好鸟三月,风雨不晨鸡数声。
急水飞花乡里泪,返魂何处乞更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莫将夷蹠费闲评,詹尹从来卜未明。
生有文章留检底,死无甔石累身名。
乾坤自好鸟三月,风雨不晨鸡数声。
急水飞花乡里泪,返魂何处乞更生。
《挽戴思直先生》是明代张琦创作的古诗作品。
张琦,字君玉,浙江鄞县人。他家境贫寒却热爱学习,夜以继日读书甚至与徒弟们一起在水边练习。他的文学天赋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磨砺和提高。张琦不仅精于诗歌创作,还曾中弘治十二年进士,并担任南大理评事、寺正等职。他在任职兴化知府期间,又升任本司右参政,最终归隐二十年后去世。
《挽戴思直先生》是张琦为悼念其师友戴思直而作的诗。诗中表达了对戴思直生前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不幸离世的哀悼。诗中写道:“生有文章留检底,死无甔石累身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戴思直一生勤勉学术、著述丰厚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其在身后可能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认可。
《挽戴思直先生》作为一首悼亡之作,其艺术价值在于展现了古人对待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以及文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察。张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戴思直一生的怀念与对其离世的惋惜。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即在文人之间,友情与学问常常高于一切。
《挽戴思直先生》不仅是张琦对一位朋友的深情追忆,也是明代士人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而且揭示了文人对于生命、友情与学问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