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宗厚兄不遇

几度多君空过我,今朝还我又虚行。
满庭风草皆吾道,对此披怀即主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宗厚兄不遇》是明朝张天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者。他出生于兴宁(今广东省兴宁市),自幼才华卓绝,跟随湛甘泉游学,涉猎性命之学。张天赋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担任过县令和讲学者的角色,为地方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乙卯秋(即嘉靖十一年)期间,当时张天赋因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而深感失意。他在外出省试途中遇到宗厚兄,但未能见到宗厚。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
  3. 作品原文和译文注释:《访宗厚兄不遇》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拜访友人未果时的失望情绪。诗中描绘了秋风萧瑟、庭院落叶等秋日景色,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 作品赏析: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受到赞誉。首句“风卷秋阴放晚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到门不见主相迎”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宗厚相见却未能如愿的遗憾。结尾部分“更无好兴题凡鸟,祗对青童说姓名。”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和文化内涵。
  5. 评价评析:历代文人对《访宗厚兄不遇》的评价颇为高扬。清代毛秀惠认为这首诗能表达出“失意人难作遣怀”的复杂情感。而在当代,这首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成为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环境的重要文献。

张天赋的《访宗厚兄不遇》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个体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